孙小军/口述伊淇/撰文祖一飞/编辑我叫孙小军(@赛博朋克机器人孙博士),今年34岁,是一个从贵州大山里走出来的博士。其实我小时候很不爱上学,我父母就没怎么上过学,他们都觉得读书不重要。我也是这么想的,上课不是睡觉就是闲聊。按这样的轨迹发展下去,将来我要么留在山里务农,要么进城打工。然而,9岁那年,一场急病让我意外地失去了右腿。冥冥之中,这件事也改变了我的人生方向。父亲担心我以后养不活自己,开始鼓励我学习...
BionicM智能电动假肢机器人又一次亮相央视啦~[呲牙]最近CCTV《我爱发明》栏目组联系到我想以我们的BionicM智能电动假肢机器人做一期节目经历了深圳、贵州铜仁、贵州遵义为期一周的拍摄终于拍摄完成啦非常感谢两位老师的辛苦付出[作揖]期待节目正式的上线播出[给力][鼓掌]
近日,由英国科技公司Engineered Arts开发的人型机器人Ameca发布测试视频让全网沸腾,相对于以前的机器人,Ameca最大的特点是有着逼真的动作和面部表情,活动肩膀、睁开眼睛、思考等一气呵成,令人震撼,可惜的是,我们还没看到她真正行走起来的样子。Ameca栩栩如生的表情讲到可行走的机器人,我们又不得不提到一家以实力出名的JSK实验室。每年都会发布很多人工智能顶会顶刊,堪称日本最强机器人实验室。而且即使是创业方面...
近日,一段老人拄拐走路、右腿截肢处绑着疑似马腿的视频在网络上流传。12月14日,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账号发布视频,全网寻找“马腿奶奶”,恳请网友转发视频并提供信息,基金会将第一时间给予救助。12月15日,家住河北蔚县的“马腿奶奶”被找到,但现实情况和网传的有点不一样。从用马腿当义肢,到她家境尚可,反转如此之快确实令人有点猝不及防。据网传视频显示,一位老奶奶手上拿着拐杖,一条腿缺失,用疑似马腿的假肢绑在身...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近日报道,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多年来一直在努力改进一项技术,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帮助瘫痪的人重新操控四肢,或者让截肢者利用自己的思维来控制假肢并与电脑互动。该研究小组一直致力于改进脑机接口——一种被植入患者头骨之下、大脑表面的装置。这种植入装置将人的神经系统与一种电子设备相连,该电子设备可以帮助脊髓受损的人或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神经疾病的患者重新具备部分运动控制能力。报道称,当前这一代...
本文转自【cnBeta.COM】;来自麻省理工大学的一支科研团队近日开发出了一种新型截肢手术方式,能够让患者“感觉”到这些假肢。科学家开发了名为主动肌-拮抗肌神经界面(AMI),在截肢之后将配对的断裂端被重新连接在一起。这样做可以重新连接它们的通讯系统,让大脑更好地判断缺失的肢体部分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手臂和腿部的大多数运动都涉及两块连接的肌肉,其中一块负责肌肉拉伸,而另一块负责肌肉收缩。这些肌肉被称之为...
2021年10月15-17日,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CR EXPO 2021)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
十月的北京,秋高气爽。神州大地喜迎祖国华诞,万里江河共话华夏复兴。国家会议中心熙熙攘攘,这里正在举办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CR EXPO 2021)。展厅里,一位背包客穿梭往来,右腿穿戴闪烁金属光泽,仿佛钢铁侠。然而这并非电影道具,而是一款来自BionicM(健行仿生)创始人兼CEO孙小军博士团队设计开发的智能电动假肢机器人。
[中国,北京,2021年10月15日] 由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假肢矫形中心、深圳健行仿生技术有限公司主办的BionicM智能电动假肢机器人全球首发仪式暨第一届中日民间假肢适配及康复发展论坛,在北京北辰洲际酒店成功举办。
双腿行走是人类的本能,自由移动是人生的诉求,但疾患与事故却无情剥夺有些人站立与双腿行走的权力。目前全球下肢人数约1200万以上,中国约有400万下肢截肢人群。截肢后虽然使用拐杖或轮椅也可以实现移动,但是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有诸多不便因素。比如使用拐杖后双手会被束缚,使用轮椅一旦遇到楼梯就非常不便。假肢作为截肢后行走所需的代偿,是刚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