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老的木头、铁质的被动假肢,到机械式的气液压假肢,再到五花八门的智能假肢,人类技术进步不断为假肢赋能。进入21世纪,假肢制作朝着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智能动力假肢成为残疾人群体的新希望。目前,国内外名副其实的智能动力假肢,包括BionicM的智能动力假肢-“白鸥"在内,只有寥寥几款。智能动力假肢的研发的难点在于,要设计出近似人类腿部形态和体积的硬件是一个挑战,同时,要能根据人的意图实现控制、能与环...
对于那些因事故或疾病而失去双腿第一次穿假肢的人来说你能回到以前一样的生活吗?出院后会发生什么?康复需要多长时间,你会做什么?假肢是什么?很重吗? 很轻吗? 很难或不难处理?有很多事情会搞不明白。从截肢手术到出院的时间表是2个月到6个月,取决于截肢部位、疼痛和身体状况在本专栏中,我将介绍从截肢手术前到安装假肢出院后的两次时间表。相关文章(1)【肢识】手术的时间安排和流程是怎样的?[1/2]手术后和出院后的生活...
经常会有用户问到,BionicM智能动力假肢和现有的智能假肢到底有什么区别?目前,市售高端假肢名称五花八门,有的叫智能假肢,有的叫仿生智能假肢等,其实都是电子控制式假肢(英文Microprocessor Controlled Knee,简称MPK)。这类假肢主要通过控制液压或磁流变能实时调整假肢受力状态下的缓冲阻尼,膝关节突然弯曲时可获得被动缓冲,从而减少摔倒(左图)。智能动力假肢(英文名Powered Knee),顾名思义就是具备动力系统...
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希望你能喜欢和接纳当下的自己爱这个酸甜苦辣的百味人生---致敬积极向上的你对于下肢截肢者,可能最大的安慰莫过于「自然舒适」的使用假肢,以便更好的自由行走。但是——要想非常自然的使用假肢,截肢者必须要在截肢后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有哪些训练呢?干货来啦~<1.肌力训练如果患者残肢肌力达不到相应的等级,那么就无法使用被动型假肢,更不能进行相应的摆腿动作,以致无法使用假肢行走。那么如何训练呢...
行走很难,数百年的科技至今仍在探索;行走又很容易,一岁左右的宝宝都可以学会。是人类的科技太渺小了吗?不,是仿生的对象太强大了...不要小看1岁宝宝的简单动作,这可是这个星球经历35亿年的演化后,终极演化物种人类的超级功能。人类的神经系统利用上万上亿的神经细胞,精准调控人体的600多块肌肉,才把走路、坐立、爬坡、上下楼梯这些操作变成了可以后台运行、无需思考的功能。肢体运动不是简单的控制行为,需要反馈信息的帮助...
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仿生学大放异彩,在各个领域深度融合,并产生了智能动力假肢这样的杰出代表。力学仿生中模仿海豚皮肤的沟槽结构,把人工海豚皮包敷在船舰外壳上,可减少航行湍流,提高航速;分子仿生中模拟森林害虫舞毒蛾性引诱激素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在田间捕虫笼中用千万分之一微克,便可诱杀雄虫;信息与控制仿生中根据象鼻虫视动反应制成的“自相关测速仪”可测定飞机着陆速度...仿生学是构建生物与技术之间的桥梁,以前的...
假肢用户最关心的是,穿戴假肢以后能否恢复到截肢前的生活水平。就目前的技术水平来说,假肢是很难完全发挥出正常生理肢体的所有功能的。如何最大限度的代偿所失去肢体的功能?假肢的接受腔、膝关节,是影响假肢质量、功能、使用寿命,以及用户穿戴的安全性、体验感、舒适度的重要因素。一、接受腔·接受腔的适配程度与假肢技师的制作水平直接相关。·接受腔是假肢极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与残肢接触,支撑着人体重量,控制着假肢...
对于因意外或疾病而失去双腿并第一次佩戴假肢的人,你能回到以前一样的生活吗?出院后等待你的是什么?康复需要多长时间,你做什么?什么是假肢?重吗?它轻吗?处理起来难还是不难?我想有很多不明白的事情。从截肢手术到出院的时间为2~6个月,因截肢部位、疼痛、身体状况等而异,因人而异。在本专栏中,我将分两部分介绍从截肢手术前到假体出院后的时间表。相关文章① [第一个假体] 手术的时间表和流程是什么?[1/2](本文)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