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楚天都市报】穿上独腿博士团队研发的智能假肢,武汉残障人士开心地笑了

2022-01-11 18:32:18

极目新闻记者 李碗容

摄影记者 李辉

实习生 李宙钰 柳之萌 代扬

1月7日,湖北省康复辅具技术中心,一位左腿截肢的女士正在试穿一款智能电动假肢机器人。她左腿穿着黑色亮面的假肢,双手扶着扶杆,缓步向前走去,不断适应智能假肢。李华(化名)13岁时不幸失去左腿,这次的智能假肢给她带来不一样的行走体验。

“她现在还在适应,适应之后行走会方便安全很多,我们孙博士现在就使用得十分好。”深圳健行仿生技术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胡兰介绍,她所说的孙博士就是此前受到诸多关注报道的孙小军。

李华体验智能假肢

孙小军,1987年出生在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的山村。9岁因病截肢,失去右腿后他明白读书才是唯一出路,通过不懈努力,考入华中科技大学。而后他前往海外名校深造,于2018年获得博士学位。多年来他一直从事智能假肢研究,目前他及其团队通过有机融合仿生科技与人型机器人技术,开发出的智能电动假肢机器人。

孙小军穿戴智能假肢

“我们的智能电动假肢机器人目前已经在量产了,这段时间我们正在全国各地给残障人士试穿体验,我们希望帮助更多残障人士站起来,过上正常生活,重拾自信,享受人生。”孙小军介绍。据他介绍,作为康复辅具类器械,该产品已经通过民政部国家康复辅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产品合格检验报告。

此次是他们首次把智能假肢带到武汉来,试穿体验者李华13岁截肢,已使用假肢17年,目前在一家珠宝公司工作,该款智能电动假肢为公司赞助。据了解,李女士工作的公司老板是孙小军的同学,在上周与孙小军的闲聊中,得知该产品后,他想到自己公司的一位员工需要假肢,便主动提出为李华购买。

工作人员安装智能假肢

“我觉的这款智能电动假肢让我轻松不少。”李华笑着告诉记者,这与之前使用的机械假肢最大的区别在于,原来的假肢行走时需要绷直左腿,并向前甩去。而这款智能电动假肢,自己不用使很大的劲,便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行走,可以实现弯曲。“刚听他们说,这款假肢还能帮助我很好地上下楼梯,这些都是我很需要的功能。”李女士补充说,一上午的时间,李女士在假肢技师权念念的指导下,重复进行练习,她一遍遍地重复平地行走。同时,胡兰也在一旁跟李华介绍着智能假肢的相关功能和使用方式。

体验者进行练习

体验者进行练习

“我们的智能假肢就像是一个智能的小机器人,假肢内置了角度传感器、六轴力传感器、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微处理器以及蓝牙,它最大的特点便在于具备了‘肌肉’与‘神经’,可以实现交互上下楼。”胡兰介绍,她还告知记者产品只需要充电2小时,便可供使用者在平底行走3万步。胡兰介绍,李华体验完智能假肢后,他们会进行量身定制,最终李女士或将于春节后安装上智能假肢。

工作人员进行调试

现场,湖北省康复辅具技术中心也一同参与试穿体验工作,一起为李女士调试接受腔,指导她进行训练。“智能假肢的技术此前一直被国外垄断,孙博士他们应该是国内首家制作智能电动膝关节的公司。”湖北省康复辅具技术中心技术质量科负责人施望喜说到,他告诉记者自己十分受孙小军的故事感动,“孙博士是极具情怀的伤残人士,他不仅想着自己,还想着帮助所有残障人士。”

据悉,全国有肢残人士2000万,而下肢截肢者就达400万人,绝大部分使用双拐,只有小部分使用假肢,而且功能有限。施望喜介绍,该中心将加强与孙小军团队合作,共同探索智能假肢,满足更多残障朋友的需求,帮助他们重新“站”起来,重拾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