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独腿男孩”研发智能假肢:打破生命的“限制”
2022-01-12 11:22:30
长江日报评论员常少华
“独腿男孩”孙小军在学有所成后,用自己的技术研发智能假肢,帮助更多需要假肢的人能像健全人用腿走路。这个故事启迪我们思考技术和人的关系,去想象生命的无限可能。
我国有致残人士2000万,下肢截肢者达400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每个人都渴望能像普通人那样在大街上自由行走。健全的人难以完全体会致残人士的感受,包括生理的和精神的。腿是什么,孙小军比平常人更加敏感。生产假肢的商家可以想象并生产一条像腿的腿,但无法准确想象一位残障人士需要什么样的腿。
孙小军给自己想象的腿,是一条真的“腿”,是基于自己的行走感受所需要的腿,它有“肌肉”和“神经”,是自主可控的,能让主人和健全人走起路来几乎一模一样。孙小军的专利技术实现了一群人的“解放”。这项技术不只是让渴望行走的人能够行走,还能够自然地、舒适地、自信地行走。解放的不只是腿,还有心灵。
这个故事呈现了技术和人的关系。技术作为工具,是在“延伸人的身体”,让人可以看得更远、听得更清楚、跑得更快。技术帮助人们打开生命无限性的一面,这是技术的力量。我们必须承认和赞美技术的伟大。孙小军为自己设计的“腿”,便是让技术恰好地融入身体,让身体获得解放。技术的价值,就是技术对人产生的价值。好的技术总是以人为本的,是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
技术在打破限制,人的生命状态也该如此。孙小军的故事,也是一个不断打破限制的故事。身体的限制是一种限制,观念的限制也是一种限制。如果不能行走,那就寻找可以行走的办法。如果行走不舒适,那就寻找舒适的办法。没有什么事情本该如此,向来如此并不等于应该如此,生命的理想状态就是寻找更多新的可能。走在路上的孙小军,是通过跨越一个又一个障碍,为自己走出了广阔天地。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或多或少带着局限性。在生活的某些方面,我们都可以向孙小军学习,学会打破限制,打开生命的无限可能,创造生命的非凡意义。
相关报道
“独腿男孩”16年前求学华中科大,如今创办公司研发智能假肢
【编辑:邓腊秀】